临安发布“文化赋美乡村计划”

乡村是千万人的故乡,是千万人心底的精神家园。为了用文化激发乡村创造、赋能乡村振兴,29日,临安在龙岗镇相见村举行“天目乡创·文化赋美乡村计划”启动仪式暨研讨会,计划通过五大发展维度、五大项目基地和“10+N”个微观场景,有力推动临安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打造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未来样板。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超参加。

活动现场,临安区与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三所高校代表共同举行高校教育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乡村振兴教学实践基地、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空间美学与乡村实践基地、浙江大学乡村品牌建设研究基地落地临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胡钰表示,实践基地落地之后,将会引入更多导师和学生来临安进行调研策划,带着新理念、新资源、新人才激活乡村文化创新发展。

仪式上,龙岗镇相见村还与网易区块链签约,将共同打造乡村创客空间,网易区块链事业部总经理顾费勇介绍,下一步将引入更多“数字游民”参与乡村建设,打造数字文化集聚高地,扩大临安文化影响力,聚焦科技+乡村+人文释放活力,培育乡村创业精神、创新能力。

启动仪式结束后还举行了以“在临安读懂中国乡村之美”为主题的研讨会,胡钰,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范红,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主任眭谦,中国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周宝松,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晓云,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作协副主席臧军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文化创意与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品牌建设”等议题为临安文化赋美乡村把脉建言。

乡村究竟是谁的乡村?未来要去向何处?乡村文化建设如何破题?“天目乡创·文化赋美乡村计划”提到,乡村属于原乡人、返乡人和新乡人,“乡情”是每个人心中难以割舍的牵挂, “天目乡创”关注的就是培育“乡情”,建立对乡村的文化认同,让乡村文化既有“泥土气”,又有“精气神”。 “天目乡创”将用文明推动乡风建设,用文艺点燃赋美星火,用文创表达乡村特色,用文旅推动乡村发展;紧扣“人”这个最关键因素,要让原乡人积极参与,激活乡村资源,让归乡人向回来,注入新鲜血液,把新乡人引进来,促进城市资源反哺农村。

临安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临安将重点聚焦风尚美、气质美、家风美、融合美、共建美“五美”体系和文明、文艺、文创、文旅“四文协同”架构,重塑乡村文化的振兴渠道,让“沉睡”的资源变成“流动”的资产。比如打造艺术院校实践基地、中国作家创作基地、自然教育研学基地、全域影视拍摄基地,以及吴越书房、艺术村落、乡村博物馆、乡村文创馆等场景,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今年,临安将重点组建“天目乡创·文化赋美”工作联盟,实施“天目乡创·文化赋美”认领计划、结对计划、引进计划、链接计划,培育打造若干试点。到2025年,将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乡村重点项目,打造一批特色乡村文化IP,有效激活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乡村文创品牌初步显现,使“风尚美、气质美、家风美、融合美、共建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天目乡创·文化赋美”生动局面。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天目融媒共创中心记者 潘亮   信息发布:程玉兰   添加日期:2023-08-31   
 

 

 
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官方网站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
浙新办[2004]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