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方会英的路,并不好走。近日,记者驱车行至龙岗镇新溪新村,随后沿着盘山公路来到海拔500米左右的塘源自然村。之后的路是未经硬化的林道,记者换乘底盘更高的面包车,一路颠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车上的人颠簸得快要受不了的时候,铜锣石到了。 今年67岁的方会英,本是河桥人,嫁到湍口镇,上世纪90年代遭遇婚姻变故后与一位台胞结婚,为了梦想与山为伴。后来,丈夫过世,她坚守山林至今已20年。 缘起铜锣石 2003年,方会英和台胞丈夫王振元当时了解到铜锣石山林转让信息,很心动。王振元在阿里山长大,非常喜欢大山,想过“绿色满园”的田园生活;方会英喜欢乡村,支持丈夫。于是他们决定盘下铜锣石的这片山林。当时他们出售了位于杭州的房子,把做生意得来的全部积蓄投了进去,接手了这片山林。 方会英至今都记得第一次上山的场景。当时,正值梅雨季节,雨水冲垮了林道上的小桥,面包车开不上林道。除了林道,通往铜锣石的是一条从塘源沿溪而上的步行小路。方会英手拿锅碗瓢盆,老同学方国柱帮忙挑着被子和生活物品,步行来到铜锣石。后来的很多时候,方会英为了省钱,下山采购生活物资,都走的这条小路。 荒芜的山林,少有人迹,清冷而寂寞。方会英夫妻两人住的是简陋的仓库,潮湿阴冷,吃得也不好。 逐梦铜锣石 方会英和丈夫一方面心怀梦想,另一方面想让山林产生效益。上山之前,方会英在上世纪90年代,贩销竹木,每年都有十几万的收入。而方会英流转的这片山林共有1025亩,而毛竹林是其中最多的部分,有600亩。承包山林以后,方会英粗略估算了下,毛竹林每年会带来五六万元的收入,挺可观的。 就这样,上山的头几年,她吃住在山上,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只有干不完的活。她和工人将上千亩的毛竹林、阔叶林、山核桃林都清理抚育了一遍。 2008年,方会英开始售卖抚育好的毛竹。毛竹砍下来,卖给安吉过来的贩销户。因为山高路远,就用小拖拉机将毛竹运输出去,虽然运输成本高,但效益还是不错。除去成本,当年有十万多元的盈利。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不少竹制品企业相继倒闭,毛竹逐渐滞销。尤其是方会英的毛竹林都在深山野岙里,砍伐和运输都不方便,毛竹林渐渐没了效益。 奋斗铜锣石 2010年,方会英的家庭又发生了大变故,丈夫王振元病故了。后来,她的儿子又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在上海做手术。 徘徊、流泪、伤心……方会英有过挣扎,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响,要不就随它去了吧,不要再去管这片山林了? 但最终,方会英选择继续坚守。料理好丈夫的后事,接儿子出院后,她再上铜锣石。为减少开支,山上只临时雇工,护林修路、劈山造林、后勤购物等都是她的工作。期间遇见毒蛇、野兽、狂风暴雨、山洪爆发也是常事。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方会英不想放弃。没有丈夫相伴的日子,她独自创业。这十余年间,她新种红花山茶树,抚育老茶林,新建林业生产管理用房,申办家庭农场、实行多种经营…… 方会英从杂草丛生的山林里,将老茶树寻找出来抚育。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方会英主要就是忙采茶、炒茶。采茶季,方会英和工人一起茶、制茶。一个采茶季下来,大概有一两万的收入。 2020年,在区农林部门、区妇联、区融媒体中心的共同助力下,方会英劈山造林,创建省级木本油料基地,种植200亩红花油茶幼苗。山里有野猪,会破坏番薯、土豆之类的农作物。但是油茶,野猪不爱。油茶生命力强,好管理,五年能结果,十年能成林进入高产期,每亩茶树可榨油100斤。 油茶既能让绿色满山,以后又能产生经济效益,方会英看着这些油茶,充满希冀。她还打算把竹林地的老油茶树也逐渐抚育起来,让油茶成为铜锣石的新产业。 山上的活零碎且多,靠年过花甲的方会英,是干不完的。农忙时节,她会找山下的农户,上山来干活。来干活的人们,看着方会英的辛苦,心疼又佩服。上山路途遥远且难行,方会英都会喊一个车,将农户从山下送进山里。司机郑建英就是这样和方会英认识,且处成了朋友。郑建英直言,13年前,她第一次上山就惊呆了: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地方,路这么难开。泥巴路、坑坑洼洼、还不时有石头掉落…… 此后,郑建英每年都要进山几十趟,运运货、接送人,这样持续了十多年。她期盼着,上山之路能不再那么艰难,让方会英的经营之路更顺畅。 同样,20年间,老同学方国柱也算是山里的常客。只要方会英有活,他都会上山来干活。一年当中,他大概有100多天在山上干活。用他的话讲,上山不止是受雇佣,更多的是人情。山上条件很差,但是方会英宁可苦着自己,也不会拖欠工资,他和别的村民还是愿意上来干活。 梦想铜锣石 2020年,山上的林业生产管理用房获得审批,方会英便着手建造用房。这一年,入不敷出的她,再一次出售房产,将位于昌化的独栋房屋出售,还清之前的借款,开启新的建设。 如今新的生产管理用房颇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麻桑”的感觉。方会英还新架了三相电,用电稳定了;还接入了电信宽带……接下去,她还打算就地取材,喊上小姐妹们,一起做粽子、包子、青团等农副食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将原生态的食材做成食品,出售给大家。 方会英直言自己年纪大了,她希望能有行家帮忙指点迷津,让她的农产品能销售得更好。因为目前山里的产出,并不能让她收支平衡,她希望接下去通过农副产品的销售,日子能过得越来越好。 坚守20年,方会英在铜锣石投入了几乎所有的家当——铜锣石就是她的家,是她奋斗的地方。对于未来,方会英依旧充满信心。她说,自己还能再干十年,会干到干不动的那一天;如果有可能,将来,儿女来继续奋斗。 记者 徐凌文 (读者朋友们,如果大家对铜锣石原生态的农产品感兴趣的,或者,如果有打造品牌、销售农产品的专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请联系方会英。方会英:13567183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