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镇玉山村村委办公室,50多岁的邵大伯在土地流转协议上签了字,将家里的三亩山核桃林流转给村集体,用于建设“浙西雪乡”高山蔬菜农业标准地。
“这几年家里人都外出打工,山核桃没人管理,收益也不高。这次流转给村集体,不但流转有收益,每年还有分红。共富菜园整好了,不去打工可以回来种地,我觉得挺好的!”邵大伯说得很实在。 近年来,随着“非粮化”整治工作的推进,龙岗镇累计改造粮田6000多亩。如何让良田种好粮食、种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成为摆在龙岗镇政府面前的课题。 “以农业标准地改革为契机,打造适应机械化、数字化、规模化种植的高山蔬菜标准地,是我们做好‘非粮化’后半篇文章的思路。”龙岗镇副镇长蔡铃潇介绍,“在确保完成种粮任务的前提下,结合浙西天路高山蔬菜产业优势,打造蔬菜标准地,解决传统农业靠天吃饭、规模‘低小散’和蔬菜品牌难以进入高端市场的痛点。” 在龙岗镇玉山村“浙西雪乡”蔬菜标准地改革项目现场,山坡间的梯田正在被成片打造,大型挖机正在加紧作业,推土机轰鸣并进,将原本是小散块的田地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坡改平,还砌上了石头挡墙。蔡铃潇介绍,“浙西雪乡”蔬菜标准地改革涵盖峡谷源、玉山、国石、太平、上溪和东塔6个村累计2000亩,前期土地流转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平整土地,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播种机、收割机等机械化设备能直接开到田边,可实现微喷、微灌,高效节水,遇上暑天也不用担心干旱,还能增产增收。”蔡铃潇说。 除了农田基础设施现代化,“浙西雪乡"蔬菜标准地改革项目还有科技赋能、专业服务的加持。“应用数字物联科技,对气候土壤等进行监测,实现病虫害数智测报;数字化大屏,一图展示种植、生产、供应、销售,种、产、销实现数字化管理。”临安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姚海峰说,“国石村还将建设一个集蔬菜加工、冷链存储、转运等功能的农事服务中心,解决农产品存储和物流配送难题。” 梅大姐高山生态农场女主人梅慧琴是玉山村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也是临安区蔬菜协会会长,经营着约300亩蔬菜农场。最近,她时不时地到建设现场看看,“农场现有的冷库不够用,包装车间也太小,就期待着蔬菜标准地改革项目早日落地。”梅慧琴说,农事服务中心提供仓储冷链服务,将大大降低她的运营成本,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浙西天路通车后游客络绎不绝,有了高山蔬菜产业的支撑,采摘游、农事体验等农文旅项目也能得到发展。”她补充说。 为了打造共富模式,龙岗镇政府做了不少工作,6个村集体与龙岗镇成立村镇合资公司,联合新锦集团共同为“浙西雪乡”蔬菜标准地招引项目运营机构,“村镇合资公司占股分红,还申报成为强村公司,为接下来的项目承接等提供服务,帮忙村民家门口实现就业。”蔡铃潇说。 蔬菜标准地改革不仅是“高产田”,还是“共富田”。根据规划,项目建成后,优质高山蔬菜标准地可依托数字赋能大数据合理调配,按照市场需求开展种植、加工,每年产值规模预估提升近千万,推动蔬菜品牌化向高端市场进军,并辐射带动周边村落。 临安新锦集团青丰农业公司副总经理陈雯翠介绍,未来运营方入驻,将在蔬菜产业生产发展、流通运输、助农增收等方面精准发力,实现蔬菜产业优质高效的同时,为农户提供农产品生产、销售、配送一体化的产供销共富模式,共享“浙西雪乡”高山蔬菜农业标准地改革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