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夫妻”筑梦乡村同走共富路

从相见开始 点燃共富火种

“两岸夫妻”筑梦乡村同走共富路

4月22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南投县政府主办的第十四届“西湖—日月潭”两湖论坛将以线上形式举行。在社区产业分论坛阶段,龙岗镇相见村村落景区乡村运营师潘青青将围绕“民宿,重塑乡村美好价值”议题,与两岸嘉宾分享自己与爱人扎根乡村、创业乡村、成就乡村,带领乡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走共富路的壮美历程。

经过相见大桥,穿过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看见一座清新古朴的房子在树影间若隐若现。这便是相见茶舍。

虽然还是四月份,这里已经蝉鸣声不绝,倒也衬托出村子的宁静。“你们来啦。”院子里,一位穿着牛仔衬衣的中年男子正在浇花。他叫张育铭,是这间民宿的掌柜,来自台北市,现在是相见村的新村民。

从台北到龙岗镇相见村,跨越山海来开民宿,缘起何处?“我们老板很有想法,是她提出来的。”张育铭笑了笑。

张育铭口中的“老板”正是他的妻子潘青青。潘青青出身“旅游世家”,其父是浙西大峡谷景区的开发者,而她则是景区的第二任“掌门”。但随着旅游需求变化,传统的观光型旅游遭遇挑战。“接棒”后,潘青青希望从传统模式中走出,在休闲游、体验游中进行旅游业态的创新。

2008年,潘青青与张育铭结婚。婚后,潘青青每年都会随丈夫到台湾度假。在一次度假中,台湾当地的民宿深深触动了潘青青,成为了她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我感觉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互动式旅游。”

寻寻觅觅,潘青青相中了相见村,计划打造民宿集群。相见村位于海拔500米的半山腰,全村仅400余人,常住村民不足百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没有年轻人,没有产业,几乎全是老人的“空心村”。虽然离浙西大峡谷景区很近,但在景区带动其他村落农家乐蓬勃发展的时候,相见村却因自身原因并没有享受到旅游红利,反而保留了原生态。相见村傍山临崖、面临峡谷,其大开大合、云卷云舒的水墨山水般的雨后空山画卷深深吸引了这对夫妻,也促使他们最终选择这里,开发乡村民宿。

2015年,潘青青与相见村签订整村开发的协议,现在看起来也就是最早村落景区运营的雏形了。一期租赁八栋闲置民宅,一次性支付十年的房租200万元,并采用自营、二次招商等形式开发民宿。除了自营的相见茶舍,其余三间“相见”系列民宿均由其他新村民经营。其中,雨说拾涧由台湾同胞投资,自主经营。

民宿,起源于日本,本意为本地居民将闲置的房间共享给游客,民宿产业在台湾地区已经相对成熟,张育铭天生的亲和力为这里的民宿增添了几分“台味”。

不光能感受到温情的“台式”服务,“相见”系列民宿更多的是把台湾民宿中崇尚自然、尊重生态的理念搬到了这里。春天的“茶评会”、夏天的“萤火虫计划”、秋天的“良食餐桌”、冬季的“封藏大典”等一系列以全村名义举办的活动,“圈粉”了不同年龄层的游客。“这就是我们主打的内容,我们不需要去造一些本来没有的东西。”潘青青表示,原生态就是相见村的品牌。

各类活动的举办打响了相见村的名气。在潘青青夫妇之后,又有其他民宿主过来租赁房屋。他们已经累计投入1500万元在闲置房的租赁、土地流转和民宿建设上。

2017年,临安启动首批村落景区建设,相见村赫然在列。通过村落景区项目,潘青青为村里争取到600万项目资金。如此大手笔的项目资金落户,相见村还是头一次。

这笔资金怎么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益?“比如我们建议村里打造乡村客厅、石屋书巢、观景平台等项目,这些都是能变成业态产生效益的。”潘青青把每一分钱都算到刀刃上。为了更好地参与相见村村落景区的建设运营,潘青青还和村里成立合作社——相见生态旅游公司,村集体以资源入股,未来的收益村集体占20%。

也许有人会奇怪,运营商和村干部、村民之间为什么会如此和谐?“首先是基于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在浙西大峡谷景区深耕20年,已经是这里的一份子。”潘青青认为,她和相见村是一个共同体,必须跟村民一起要事共商、项目共建、利益共享,要通过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我们来村里,不是为了赚他们的钱,而是大家一起参与,共同致富。”

对相见村来说,村民的收益是最实实在在的。民宿的产权所有人,最小的房子也能一次性拿到十年8万租金,多的高达25万。民宿里的工作人员也以当地村民为主,目前4家民宿有近20位长期雇工,每人年均收入5万元。另外,种田、种菜等季节性雇工也有30多人。

村民胡玉翠已经在相见茶舍干了6年,她从来没想过年过60岁还能在家门口赚点“小钱”。“在民宿里搞搞卫生,拿点‘退休工资’挺好的。”胡玉翠还说,原本村子里很冷清,几乎没有年轻人,现在也有年轻人回来,热闹起来了。

对村集体来说,原本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山村,通过运营竟然成了网红村。“作为村干部,我们也想村里能得到发展,但我们没有那么多资源。”相见村党支部书记徐社祥坦言,通过村落景区运营,提升了相见村的知名度,还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随着盘山公路的修建、相见大桥的建成,都让相见村的基础配套越来越完善。“希望继续通过他们的平台,加上我们村两委的努力,共同带动村民、村集体的收入增长,达到共享共富。”

相见村的变化确实是肉眼可见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村里新房子越来越多。2019起,平均每年有3栋新房拔地而起,还有年轻人回乡开民宿。“就是因为大家在村里看得到希望了。”徐社祥说。

然而疫情的到来,让一切都慢了下来。不过卖房间本来就不是潘青青的初衷。她说,民宿传递的是一种“在地文化”,要以民宿作为一个窗口,挖掘乡村本身的价值,通过互动体验,与游客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农耕文化,配套系列活动,换一种方式将相见村推向市场。”

眼下,潘青青正准备利用村里的山茱萸场地,策划推出茱萸文化赋能乡村品牌的活动。

在潘青青看来,一个个民宿主就像一粒火种,慢慢带动起整个村子的活力,而这粒火种正计划沿着浙西天路发光。“我们有一句口号是‘共富之路从相见开始’,我们希望把在相见村的尝试复制到周边其他村落,复制到玉山村、国石村等,要把相见的品牌做成共富的品牌。”夫妻俩又在酝酿新的旅游项目。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朱艳   信息发布:黄晓强   添加日期:2022-04-20   
 

 

 
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官方网站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
浙新办[2004]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