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条硬汉守着“杭州的西伯利亚” 只为山和人都不再受伤

从龙岗互通下高速,再跟着“昌化石”“鸡血石”这类广告牌盘山行驶近一小时,便到了玉山村,玉岩山近在眼前。

前天夜里的小雪又让玉岩山白了头,山头云雾缭绕,云下积雪未消,颇有苍茫之感。这座海拔1250米的山被当地人称为“杭州的西伯利亚”,因为这里通常是杭州最先见到雪的地方,最冷时,山上只有-18℃。

54岁的老瞿赶着骡子,又要上山了。骡子拉的是蔬菜、大米、木炭、煤气罐等物资,一看就是送给养的。老瞿几乎每周都要当一回运输兵,因为山上总有人等着他——一个由22名民警、协辅警、特保队员轮流驻守的警务室就安在山上。

A

前世 简陋的警务室成了“镇山宝塔”

老瞿今年54岁,是当地人,对于警务室和玉岩山的故事,他多少知道一些。跟着老瞿赶骡子上山,听他聊聊过往,那些故事就像拉洋片般展开了。

鸡血石,几百年来,玉岩山因此闻名,玉山村有不少村民从事着和石头相关的工作。石头就在山上,想要就能去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昌北上溪片区的村民上山哄抢石头的事情时有发生。

“年轻的时候就听说,村里人要是挖到鸡血石,隔壁几个村的人就要来抢,还会打起来。”老瞿用鞭子指了指远处的山,“一群人像冲锋一样往山上跑,另一群人就居高临下扔石头,跟打仗一样。为什么?无非是要抢个好的矿洞。”

就这么一座山,采石人数曾达4000人左右,山体因为大小矿洞变得千疮百孔。而那些矿洞内部逼仄昏暗,结构复杂,曾有村民带着空压机、风钻等机械设备进洞采石,结果因山体突发意外而丧命。

重大安全隐患不得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此,一个由公安、武警轮流值守的简易驻点出现在玉岩山上。2011年,一家公司承包了矿山,进行合法开采,简易驻点也变成了警务室。2013年,开采停止,警务室随之撤销。

然而,始终有人相信“富贵险中求”,无序采石依旧不绝,连当地的大学生都愿意回村挖石头。村里人记得,有个小伙子本来考上了一本院校,可书没读完就回家了,跟着别人一手电筒一手锤子,到处找石头。

2017年底,当地政府宣布全面封山,并告知玉岩山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不得私自上山采石。去年年初,为了进一步加强矿区管理,杜绝事故隐患,昌北派出所上溪矿区警务室成立了。

B

云端 一群硬汉子守着苦寒之地

五六名民警列着队向警务室走去,他们身体前倾,步子沉重,在雪中留下一串串深脚印。说是列队,其实那叫没有办法,矿山上本没有路,那些路都是他们用脚踩出来的,然后找些竹木在山体上简单加固,狭窄得很,根本不足以让人并排行走。

彩钢板、木头架子、塑料篷布,警务室简陋得有点出乎我们意料。因为海拔高,警务室没有通电,日常用电靠的是发电机,而这点电量只够照明用的。冬夜里,警务室里没有空调,值班人员不得不盖上两条棉被。盥洗室是不存在的,洗漱全在室外空地上,用的是山泉水。若是晚上洗衣服,只需晾上几个小时,衣服便冻上了,掰都掰不动。

警务室负责的范围有多大?没人能说出一个确切数字,只知道从北到南,巡逻路程约4公里,走一趟要4小时,这还得身体素质好。

22岁的郑鑫是2016年进入昌北派出所当治安民警的,从警第二年的夏天,他第一次上玉岩山。“第一次来,满眼只有高山,我都吃不消爬,走一会儿就歇几分钟,上山花了近一个小时。”郑鑫说,去年春天,他正是成为警务室的值班民警,每两天换班一次,“现在我上山只要半小时,我每个月总有小半个月是在山上过的。”

从警务室望出去,山间还能看到一些简易棚子,那都是以前村民采石留下的。“采石的人总会在山上住几天,到处碰碰运气,后来都被我们劝退了。”郑鑫说,清退整治私搭棚架后,他们就开始封闭矿洞,靠骡子将水泥等材料运上山,加上就地取材的石头、木板,将大大小小100多个矿洞封上。

“刚开始清退时,一些村民不理解,也不肯下山,即使下去了,也会偷着摸上山。”33岁的协辅警钱新立是当地人,他说,村民对山路太熟悉了,专走小道,走路甚至不需要照明,即便半夜上山偷偷采石,也能借着月光到处躲避巡逻警力,他就吃过村民的亏,“我们起初都走大路巡逻,结果被人家看得清清楚楚,现在想想,有点傻的。”

午饭时间到了,大伙儿集中到休息间,一起吃饭。红烧肉、鱼滚豆腐、清炒生菜、排骨炖萝卜……因为我们的造访,警务室特别加菜了。

这一桌子菜都是特保队员朱武康的手艺,老朱42岁,退伍军人,在部队里就是炊事班的,如今,他除了日常巡逻,还兼任大厨。“都是糙汉子,烧菜做饭这种细活,我领了。”老朱笑了,露出两颗大牙。

休息的时候,大伙儿就搬个板凳,围在炭炉边烤火,暖暖身子。兴致上来了,老朱突然起了个调:“过得硬的连队,过得硬的兵……”就这一嗓子,大伙儿都跟上了——特保队员大多数是退伍军人。

拉歌算是值班时间最简单的休闲,大伙儿都说,身在云端,有两样东西最费——一是费鞋,一双鞋基本上穿两三个月就没用了;二是费流量,晚上想家人了只能通过微信视频看看老婆孩子,这还得是老天照应,不然连信号都没有。

C

伙伴 7条狗成了警务室的“编外力量”

除了同事,矿山上看得见的活物不算多,老瞿的那头骡子算是大伙儿最熟悉的活物之一。骡子也不知叫啥名字,闷声不响,拉给养上山时也不休息,挺有力气。老瞿说,当初花了8000元钱买了它,养了七八年,已经为他赚了不少钱。警务室的汉子们也挺喜欢这骡子,都说见它比见老婆的次数还多。有队员给骡子丢个苹果,骡子默默转身,仔细闻闻,然后开始细嚼慢咽。“骡子的寿命一般是15年,我这头,还狠着呢!”老瞿说。

警务室里还养着7条狗。说是养着,其实更像是捡来的。过去,村民采石会带狗上山,可人下山了,狗被留在了山上。大伙儿见这些狗可怜,便用砖石搭了个屋子,平时将剩饭剩菜放在一个碗里,让狗自己来吃。时间长了,那些被村民遗弃的狗便留在了警务室。

唯一一条由警务室养大的狗叫乌嘴。乌嘴和其他狗一样,也是土狗,但个头最大,和队员们的感情也最好。乌嘴性子不野,常受其他狗欺负,但队员们最疼它。去年下半年,乌嘴突然病怏怏的,大伙儿急得自掏腰包,请来附近唯一的兽医给它治病。

在那个连鸟都不愿意落脚的地方,有几只通人性的狗做伴,也算是给队员们的一种慰藉。然而,时间长了,队员们发现,狗,并不只是慰藉而已。每次他们整装出发,狗崽子们再皮,也会跟着他们上路,他们去哪儿,它们就跟到哪儿。

玉岩山的冬季时常积雪,还有浓雾,一到夜晚或大雾天,队员们巡逻时便会看不清远处的情况。就说上周,连续的阴天,连最熟悉巡逻线路的队员也失去了方向感,这时候,狗就成了导航,它们总能找到回警务室的路。

“它们贼得很,哪会迷路,在野外要挨饿受冻的。”朱武康笑着说。

D

新生 等到春来,警务室将告别苦日子

“和去年一样,大家得排好班,从除夕到正月十五,都要留人在山上……”昨天,昌北派出所教导员吕清良通知了队员们这个消息。

人之常情,队员们听完都低下头,沉默了。“大家咬咬牙,辛苦了。”说实话,吕清良恐怕也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自己的队员。

大部分人在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一小部分村民就会抱着侥幸心理偷偷上山,哪怕是大年初一的凌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守住这片山。”吕清良偷偷告诉我们,春节期间,山上的兄弟们伙食待遇会翻个倍,所里还会多带些水果上山,再给大伙买条烟,“在我能力范围内,目前也只能为兄弟们做这么多了。”

不过,吕清良不光是来“扫兴”的,他也带来了好消息——春节一过,新的警务室就要动工了。新的警务室挨着旧警务室建造,那里面有办公室,有两人一间的休息室,还有亮堂的厨房和浴室,现在门前那100多平方米的碎石地,到时候也会平整成水泥地。

一个彩钢棚住七八个人、不能洗澡、电力不足、通讯困难,这些问题都将在玉岩山积雪消融之时成为历史。

不过,这个云端的警务室还想做得更多。新警务室落成后,山路主干道都会装上高空摄像头和信号侦测装置,用高科技设备防范有人上山偷偷采石,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队员们的巡山时间。

当然,一些老队员届时也可以“退居二线”,更年轻的队员会沿着他们走过的路上山,继续他们一直守护的事业。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钟玮 李维和 杨子健 廉笑尘   信息发布:黄晓强   添加日期:2019-01-18   
 

 

 
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官方网站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
浙新办[2004]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